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,充分发挥考研在提升学生专业竞争力、拓宽高质量就业渠道中的重要作用,建筑工程学院于2025年5月14日-15日,分两场在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和5301教室召开考研动员大会。学院党总支书记薛国栋、院长李玉根、副院长张范平、党总支副书记马腾,校外考研指导老师刘聪及全体辅导员共同出席会议并现场指导。2022级、2023级全体学生参加。大会由考研工作负责老师王海任主持,通过政策解读、优秀学子经验分享、现场互动答疑等多元环节,为备考学生提供系统化、专业化的考研指导。



会议伊始,党总支书记薛国栋作动员致辞。他强调,学院始终将学生成长发展置于核心位置,将以全链条、立体化的支持体系,全力护航学子的考研征程。学院不仅为全体备考学生免费发放备考资料,还邀请校外专业老师进行考研指导,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辅导。学院全体教师将持续跟进学生备考进度,建立动态反馈机制。他同时勉励同学们立足长远,科学规划学业发展路径,积极参加五乐育人活动,全方位提升能力素养。薛书记还特别指出,学院始终畅通师生沟通渠道,欢迎同学们随时反馈备考困惑,学院将及时响应需求,为每位学子排忧解难。

院长李玉根在会上全面展示了学院2025年考研工作的优异成果。数据显示,2025年学院考研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,考研上线人数与录取率均创历史新高,共有31名学生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。其中,5名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不懈努力,成功被同济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东华大学、长安大学、太原理工大学等“985”“211”重点院校录取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既是同学们刻苦钻研、奋力拼搏的生动写照,也充分彰显了学院在考研指导、教学培养等方面的显著成效,更为在场立志考研的同学们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动力。

考研上岸学生经验分享

成功考取同济大学的齐敏轩分享经验时提到,备考需保持独立思考,依据自身知识基础与学习节奏定制计划,不盲目跟从网络备考攻略。在院校选择上,他分析了同济大学的报考形式,通过多渠道搜集历年报录数据、复试分数线变化及专业考核侧重点等信息,精准定位目标,同时针对性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,最终实现理想院校的录取目标。

成功上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侯琳蔚结合自身经历分享,建议同学们充分认识考研对学历提升的重要意义。在复习策略上,她特别指出大二、大三阶段应着重夯实数学与英语基础,通过系统梳理教材、大量刷题巩固知识点,并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筛选适配的网课资源,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。此外,她认为保持平稳心态至关重要,避免盲目攀比进度,合理规划学习与休息时间,以持久高效的学习状态实现目标。

成功通过调剂上岸青海民族大学的吴腾飞结合自身经历,鼓励成绩普通的同学积极尝试考研。他分享道,备考时可寻找学习榜样激励自己,坚持每日记录学习要点、定期复盘薄弱环节,逐步构建知识体系。在调剂经验上,他着重强调,考研成绩公布后需第一时间关注各院校调剂动态,系统梳理招生信息与专业要求,提前规划调剂志愿,把握黄金填报时机,以主动积极的态度争取录取机会。

成功上岸西安理工大学的卢挺结合自身经历,分享数学学习与复试准备的关键经验。他建议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通过专业辅导班系统学习,搭建完整知识框架,辅以大量习题巩固提升。在复试环节,他强调应提前针对性训练语言表达能力,积极参与学术活动、学科竞赛等积累实战经验,同时依据复试考核重点合理规划准备内容,分清事务主次,以从容自信的姿态迎接挑战。

跨专业成功上岸榆林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王洋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到,跨考是探索新领域的宝贵契机,但也伴随着知识储备不足等挑战。他建议同学们科学规划时间,制定细致的学习计划,可借鉴优质考研博主的时间管理方案,并充分利用手机APP提升单词记忆效率。同时,他强调应尽早接触目标专业核心课程,从基础理论入手,循序渐进夯实专业知识,以坚定的信念稳步迈向考研目标。

校外考研指导老师刘聪为同学们进行专业指导。她指出,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,学历已成为职场进阶的重要基石,考研不仅能显著提升个人竞争力,还能获取更优质的学术资源与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同时,她深入剖析考研难度的影响因素,强调其与目标院校层次、专业报考热度及个人综合实力紧密相关。刘聪老师建议同学们尽早锚定考研目标,在专业选择上兼顾个人兴趣与职业发展规划,院校抉择时综合考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学科实力,科学制定备考策略。
此次考研动员大会通过政策解读、经验分享等多元形式,助力学生精准把握考研动态,科学规划备考路径。活动充分彰显了学院对考研工作的高度重视,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、搭建交流平台,不仅为学生锚定考研目标、明晰前进方向提供切实指引,也为学院后续深化考研指导服务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就业与育人工作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